这些世家子总不会认错皇帝吧?
始皇:该利用世家声望的时候就得用。
世家危险是真危险,好用也是真好用。
问题不大,还能控制。
始皇已经不把董卓放在心上了,关东联军准备完毕,洛阳遭受两面……三面夹击,丁原拉拢了其他边军一起对董卓下死手,效果不错。
于是始皇腾出了空来,可以思考该怎么打断世家的垄断。
世家恐怖的地方一是家族子弟可以轻易做官,垄断官场;二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到处都是自家提拔的人脉;三是和不同家族联姻,关系网错综复杂。
但是说到底还是第一条问题最大。
后世没有世家垄断的王朝,难道就没出现后两种情况吗?是出现过的。
明清时期照样有首辅太傅一类的满朝都是他们的学生门人,结党营私把控朝堂。也有家族枝繁叶茂到处联姻,广结亲家。
但他们却无法延续太久的辉煌,因为这只是一两代人的结交。
所谓人走茶凉,如果领头人去世了,他的下一辈或许还能得到姻亲和学生的帮助。
但是再下一辈呢?第三代的人有了新的关系网,进入了新的姻亲和师生体系里,谁还搭理你?
因而后世非常在乎家中子弟的科举之路。
只有子孙争气,继续在朝堂上做到高官,才能以利益维持住这些关系网。
否则都是昙花一现。
如今的世家却因为并不需要担心族中子弟当不上高官、掌握不了权柄,可以轻轻松松维持他们的人脉。
而遇到朝代更迭,世家又能龟缩起来。等到改朝换代完毕,他们借着之前的家族声望、家中出过什么高官能人,又可以轻轻松松入朝当上大官。
所以想要打破这个垄断,什么门生故吏和姻亲关系都不用考虑,直接掐断他们族中子弟轻易当官的路子就行。
等到世家青黄不接,附庸而来的关系网自己就会散开。
这种事情在两汉本身就不少,不少世家几代没出高官之后,渐渐就从一流掉到了末流。只是总有新的世家填补上来,就显得世家一直都在了。
始皇与众人商议道:
“如今选官只看孝廉,虽有考核却只是走个过场,朕以为不妥。”
大汉的选官是看名声的,世家子出仕之前先营造个好名声,比如孝顺这种。然后就可以举荐当官了,顶多再走走流程搞个考核。
然而考核真的就是考考而已,考成什么样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举荐人在皇帝跟前有没有面子。
有面子的提议让他补哪个职位的空缺皇帝都乐意答应,没那么大面子的,皇帝就随手塞去当个小官了。
总之能不能当大官那是皇帝说了算的,只有小官他们可以随便安排。
始皇表示:
既然有考试,那就给朕考出高分再当官。
这是大汉本身就有的制度,他又没有凭空生造,有意见你们找订立考核制度的刘家先祖提去。
而且之前灵帝不乐意给世家面子,随手给十常侍的党羽塞了一堆高官,世家还不是得捏着鼻子认?
现在能靠考试拿官职,算起来比光看皇帝心情不知道好了多少。
你们世家可占大便宜了,别不识好歹。
当然,始皇也没打算和世家撕破脸皮,闹成灵帝那样。所以为了不引起世家的反弹,他承诺举荐入官的规则可以照旧。
跟以前一样,受举荐者才有资格参加考核,在朝官员和世家名流都拥有推举权,寻常黎庶无法参加。
一下子就弄出天底下人都能参与的科举完全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庶民字都不认识,你让他考什么?
能参加的无非是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
始皇打算徐徐图之。
“世家子无论考核成绩均能得授官职。寒门子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