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后荀彧想了想,觉得不行,还是得招揽人才。
现在的朝廷是能勉强运转,但那是在他们加班的基础上达成的。能招人来分摊工作,他傻了才不招。
于是荀彧又从蜀地骗了一批人才过来。
刘焉:你们能不能不要逮着益州薅!
没办法,不薅益州就要去薅西北之类的荒凉地界。那里实在是没什么优秀的文臣,武将倒是不少。
始皇和东边打仗的时候也没忘了往西北、北地派人,去看看那边的情况。摸清楚之后就好精准拉拢边关将领了,也省得一个个都要费劲打服。
结果探子跑回来给的汇报是:
“北地多缺粮草,有些州郡的刺史会劫掠百姓补充粮草,再去和匈奴胡人打仗。”
始皇:……
朝廷官员?劫掠百姓?用来打匈奴?
真不愧是你们大汉啊,佩服佩服。
探子也觉得这种状况很离奇,他还说了更离奇的事情:
“有的州郡同时有两人主事,一人主政一人管军,双方意见不和。”
州牧认为应该安抚拉拢胡人,赏赐他们金银,这样便能得太平。百姓非常支持,因为胡人拿了好处确实不劫掠他们了。
但将军不这么想,他觉得州牧宁愿把钱给胡人都不给他武装军队,州牧脑子有坑。要是金银给了他,他打仗也不用畏畏缩缩了。
两边因此成见非常深。
“州牧为了防止将军继续打仗,就不给他拨粮草。将军干脆放任士兵劫掠百姓,借此获得粮草继续打仗。”
于是恶性循环,百姓觉得会劫掠自己的军队还不如胡人呢。州牧也觉得给胡人的那点金银远不如打仗要耗费掉的,这笔买卖很划算。
只有将军觉得他们都目光短浅,胡人不打不行,岂能用金银纵容他们闹事?这不就和劫匪来你家抢东西,你为了让他别来,天天给他送钱是一个道理?
总之两边现在闹得不可开交。
始皇:“所以?”
探子默默掏出了两封奏折:
“所以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公孙将军分别写了奏折控诉对方,想请陛下评评理。”
始皇:…………
始皇只想知道一件事:
“是谁这么机智,把他们两个一起安排去幽州共事的?”
这两人的决策,任何一个单独用都可以维持一方安稳。偏偏他们俩凑在了一块儿,就互相拖后腿,闹得幽州民不聊生。
听到消息赶来的谋臣们也是一阵沉默。
谁都没好开口回答,只有荀彧那个胆子贼大的侄子荀攸冷不丁开口:
“还能有谁?先帝啊。”
灵帝真是个神奇的人物。
始皇觉得刘虞和公孙瓒都挺能闹腾的,不过问题不大。
“并州牧董卓现在不是离开了?并州牧空缺,公孙瓒那么喜欢打胡人,让他过去那边尽情地打。”
始皇提笔写了一封诏书,任命公孙瓒为并州刺史。
有了自己的地盘,公孙瓒也用不着再去和刘虞抢幽州了。
至于之前闹得幽州内部生乱的一番官司,各打五十大板。
不过两人分开之后应该也不在乎官司的结果了,他们之前打官司就是为了抢幽州的控制权。如今各自占有一州,没必要再抢,谁输谁赢也不重要了。
只有一点,公孙瓒以后禁止再劫掠百姓,缺粮就跟朝廷要。
可能是公孙瓒的事迹给了边塞州郡那群将军一些奇奇怪怪的启发,自那之后始皇这里就没消停过。
马腾韩遂在边地日子不好过。
原本听说董卓拥立新君飞黄腾达了,就翘首以盼等着对方招他们。结果还没等到呢,先收到了董卓被皇帝亲自讨伐的诏书。
于是两人又缩了回去。
董卓眼看着不中用了,他们只好另寻出路。这个时候正好发生了公孙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