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朕治不了金蒙,还治不了你们  明镜要高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九千多人参与了省试,约17取1,大概有五百多人能进殿试。

南宋只要过了省试,都可以当官,就算殿试不合格,成不了进士,也能成为朝廷正式官员。

赵与芮这次科举还算比较少的了,太祖时省试是两千人,太宗时就达到5000多人,真宗时最高达到两万人,以至于当时是100取20的比例。

南宋的贡院所以也非常大,可以同时容纳两万多考生考试。

现在宋室南渡,地盘和人少了,省试人数也少了,今年只有九千多人,以前上榜率约为17:1。

赵与芮看册薄时,吏部尚书邓若水,礼部尚书杨长孺都在。

他仔细翻查了看,缓缓道:“朝廷每年特奏官员,比正取官员还多。”

邓若水和杨长孺两人对视一眼,心想,不都是皇帝陛下你们批的。

“朕这几年,特奏了多少?”

邓若水立刻起身,道:“回陛下,截止昨日为止,陛下一共特奏了六百四十二位文武官员。”

赵与芮愣了下,原来我也特奏了这么多?

而且其他皇帝都是特奏文官,赵与芮全集中在武官上面,基本全是用他的亲信来替换到各地为武将。

皇帝身为九五至尊,当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需要有个度。

赵与芮自己刚登基时不停特奏,是为了最快时间提拔自己人,掌控权力,现在登基三年多,帝位稳如泰山,就不能再这么干下去。

“以后当拟律法。”赵与芮这时义正言辞的道:“今后我大宋,每年特奏官员人数,不能超过科举十分之一。”

赵与芮说以后,也没说什么时候,可能这两年他还要提拔一批新人,但算是给户部和吏部提个醒。

邓若水和杨长孺对视一眼,表情古怪,官家你把自己人提拔完了,以后不让别人提拔自己人是吧?

你还别说,限制特奏也是有好处的,如果皇帝像宁宗那样,再遇到史弥远这样的权臣,那么特奏的官员,基本都是史弥远的人,皇帝的权力会进一步被削弱。

而且你从官员人数上看,宁宗在位录取了4732名进士,特奏了4763名官员,关系户比正取的还多。

多出来这么多关系户,朝廷也是一大笔开支。

邓若水犹豫了下,还是道:“启奏陛下,我朝立国之时,源于特奏,是为--”

邓若水好心提醒皇帝,应该是怕皇帝不懂事。

两宋为什么要特奏?

因为唐末王仙芝起义时,有进士“不得志”如敬翔、李振等加入了造反的起义军。

宋朝立国后,为防读书人心生异志,先是广开科举之门,给读书人当官的途径。

然后又发现有人老是考不中。

于是太祖开宝三年又规定,凡举人参加过十五次以上考试还没录取的,特赐本科出身。

这就等于是保底了,考不上没事,你给老子继续考,考到十五次还不中,朝廷直接特奏,一样可以当官。

这就是特奏的由来。

也是宋代统治者,怕读书人心怀异志,而加入造反派,采取的措施之一。

邓若水的意思,如果每年限制名额,很多考满十五次的人如果得不到官位,到时,就要心生异志了。

“砰”赵与芮闻言重重的拍案。

把邓若水和杨长孺吓了一跳。

“两位爱卿没听过一句话吗?”赵与芮冷然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朕怕统兵大将造反,朕怕蒙古人和金人联盟,就是不怕读书人和地主造反,朕现在治不了蒙古和金人,还治不了他们?”

邓若水和杨长孺被皇帝如此直白的话给说的目瞪口呆。

赵与芮又道,这些考十五次考不上的人几岁了?

邓若水和杨长孺面面相觑。

两宋三年一次科举,参加十五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