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的五十年,必须将君利的基石与民利绑定。
士大夫、贵族这些人看似与君主共治天下,但是改朝换代之后,仍然可以“君死臣安”,所以君主的表面利益看似是与贵族绑定的,但是王朝根基利益却是与民一起的。
历代亡国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掠民”,所以“掠民愚民治国,犹如扬汤止沸”,谁掠民让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就会推翻不义王朝,这也是本朝的法理根基,本朝就是因为前朝君掠民利才正义推翻建新的,绝不可再走这条旧路。
所以在帝学上,皇帝需要谨遵“人伦之理为治道之纲”,“礼乐、刑政、制度、文化为治道之目”。
祝翾在试卷上写道:“帝王之本心为纲目之本,学为至上之要务。”
帝王必须谨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大学之道。
祝翾就从这四个方面给帝学做出了具体的指导。
要求帝王在《帝范》、《帝学》、《群书政要》、《贞观政要》之外还要格物新学,要在前代各位明君基础上推陈出新,不能一味拘束于前朝的“祖宗之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超越。
经武一事上,祝翾在纸上写道:“用兵之道,贵乎因地制宜,内制疆域外制沿海,外制沿海者,舟师为其中要务”。
祝翾想起本朝太女强调过“制海权”和“海权”的概念,所以她打算从“制海权”、“舟师”的角度来谈谈怎么继续发展国家经武之略。
一方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随着王朝昌盛、百姓繁衍加上资源划分的不均,便会产生种种内乱,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海外开源,外邦人也是一样的资源人口问题。
本朝是外邦的海外,外邦人自己之间都打了不少海洋战争以谋资源,祝翾在文章中忍不住举了几个外邦海洋战争的例子,来表明外邦因为内陆资源匮乏一直很在意海洋扩张。
制海权的争夺是新时代资源掠夺的当务之急,如果不首先强调本国制海领域,那么外邦之人也许会先一步来掠夺资源,本朝到那时便会失去东部沿海的制海优势。
想要制海优势就必须兴水战兴舟师,祝翾就列出了前朝各代的舟师部署与海防战略。
然后指出了大越在这个基础上,必须不断精进军备技术、军工与舟师练兵之法,将旧式的舟师形成顽固的新式海军才能真正守好东部沿海。
沿海海防安稳才能进一步兴海上贸易。
第三个方面就是讲边防之策,祝翾列出了一堆前朝中央政府与周边关系的政策,然后指出国家繁荣依托于周边环境的安定,所以想要国防安稳,依旧需要”重兵兴武”,强大的武力是国防的后盾,同时还需要主动结交更多的国家,友善和平交往的国家,威慑对本朝图谋不轨之国,刚柔并济,不可固步自封。
如果想要强盛于世界,那么必须得主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知道他国的政治发展路线,不同国情不同对待方法。
祝翾在这条之上又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她一直是新旧学兼学,那么多外课与海外之书不是白学的,只可惜她理学领域学得不好,不然高低也能具体写写怎么发展军工技术。
这个时候,她的上方突然出现了一道阴影,祝翾侧头看了一眼,是带着龙纹的红色弁服衣角,祝翾只一瞥就收回来了目光,笔不由攥紧了些,只看衣角,祝翾就辨明了来人的身份。
元新帝一点影响考生答题的自觉都没有,他与太女坐在上面看众人答题,看得无聊了,就安静地踱着步子走了下来观考生答题。
三百贡士里女子也就那么些,本来就瞩目得很,何况祝翾是坐在第一排第一个的女子,是本朝第一位女会元,皇帝自然对她的兴趣最大,见祝翾写得不停,就背着手悠悠哉哉地站在祝翾身侧看她作答。
看着祝翾专注的侧颜,元新帝就忍不住感慨她的年轻,再仔细看了一番祝翾还没写完的答案,心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