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菱在外面吃了顿饭就回家了。叶菱又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写的东西,默默蹲等时间。
周五的晚上永远是欢快的,人们结束了一周沉重的工作终于得以拥抱两天属于自己的休息时光,正是心情飞扬的时刻。
如此良辰如此夜,不来点八卦下饭么?
谢霜辰早早就做好了晚饭跟叶菱一起吃了,晚上六点,叶菱坐在电脑前,用谢霜辰的微博发布了一篇名为《大梦沉沉终不悟,千呼万唤总徒然——从咏评到无声,也谈谈我和相声的这几年》的长微博。
文中简明扼要的表述了一番谢霜辰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解释为什么没有及时出来解释,推卸于身体原因。现在身体康复,才终于有闲暇时间写一写,说一说。
这段不假,咏评社的观众是知道谢霜辰许久没有登台演出,再回来时变成了一个秃瓢。
紧接着,后面便写到了现在社会上对于他本人的一些流言非议,文中的表达十分含蓄,用词也非常谨慎考究,态度平和,不卑不亢。既有一个作为年轻后辈对于前辈们的尊重,又有一个处在时代前沿者的思考和斗争。行文言辞风趣幽默,各种引经据典,但一点都不掉书袋,小学文化水平都能看懂这是在干嘛。
关于代拉师弟一事当初所谓的“口盟”,其实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是有还是没有,不过此文中拿出了当初叶菱在谢方弼家中居住时为谢家师徒二人创作的太平歌词手写笔记,其中还有谢方弼的修改批注。
谢方弼与叶菱二人在艺术上的交流实证也侧面证明了谢方弼对于叶菱的青睐。
要不然怎么会叫一个寂寂无名之辈介入他们师徒二人的节目创作上来呢?
关于欺师灭祖一事,文中将谢方弼留给谢霜辰的遗物也一一列举出来,重点说明的就是这一块咏评社的木牌。
这个牌子是挂在当初戏园子门口的小门牌,因为一代代传下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所以谢霜辰将其完好保留,现如今用的那块是新作的。文中将咏评社的历史简单叙述一番,更加突出了谢方弼将牌子传给谢霜辰的意图——传承。
而谢霜辰所作所为也确实是遵照谢方弼的遗愿,重新开办咏评社,在继承了旧咏评社的传统剧场相声的模式之外,结合现代特别是互联网浪潮下的审美趣味,不断推陈出新,向更多的年轻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间还放了几张咏评社的照片,台下确实很多年轻的面孔。
最精彩的部分还得是结尾,这个结尾的篇幅其实占了整体的二分之一左右,意为上升表达。分析现状,提出对于未来发展的种种畅想,虽然拔高,但是不浮空,看完之后只叫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买票冲进园子里好好支持一番传统文化。
“当今之文化传承在于年轻一代,在流行偶像文化熏陶之风下长大的孩子们势必会用极大的热情去追捧喜爱的事物。而这并非新兴产业,早在百年前戏曲的黄金时代里,就有“捧角儿”一说,疯狂者亦可抛家舍业,这是大众娱乐文化需求的体现。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而变化,但是精神内核不会。一百年前说之乎者也,现在说疯狂打call,我们要做的不是做一个曲高和寡的艺术家,而是要做一个贴近生活的传承者——而传统曲艺,自古以来就是跟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不是高贵的矜持,‘传统’是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的人们世世代代所信奉的优秀品格。‘传统’不是你活的足够久就可以,‘传统’是值得被保留的东西。”
“我在街边撂地演出时为了聚集观众曾用《学猫叫》表演过白沙撒字,效果很好。我想,如果当初还用传统写字的方式去演绎,恐怕不会有什么人来看。都这个年代了,谁还不认识字呢?年轻人只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写字儿的见过太多了,但是他们没见过用白沙子画猫头的。他们见到了会用各种工具去查这是什么东西,然后记住了,哦,原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