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少,足足有800多门,相较于原本军费短缺的日本占据着优势。
国内火炮数量并不少,光克虏伯炮和仿制克虏伯炮,林林总总能有5千多门,克虏伯公司百分之十5的火炮出口都是清朝贡献的。
而战争开始之后,南北洋就购进了3百多门大炮和十多万发炮弹,但这些装备很大1部分都没有被很好的使用。
“从兵力来看,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在北朝鲜地区,日本6军拥有7万人,而且均是正规师团,而非临时动员的预备役和民兵,这对于我部来说,是1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根据总参谋部的商定,第1阶段分为两部,第1部为前锋,务求精锐,要以机动作战为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并与朝鲜国内的反抗力量取得联系,给予他们1定的支持。”
“第2部为主力,要在南岸站稳脚跟,步步为营,步步推进,压缩日军活动空间。”
“第2阶段,海军需配合6军,对平壤地区进行登6作战和炮火支援,围攻平壤。”
南洋6军装备了大量的轻便的迫击炮,在机动作战中对日军有着优势,而联系朝鲜反抗势力则是为了保证我军不会再朝鲜境内迷路。
包括左念微在内的绝大部分南洋军官、士兵都从未进入过朝鲜,对于地形不够了解是个硬伤,光靠地图是没法解决的。
“接下来宣布各部作战计划,前锋由刘锦棠将军和我率领,以第1混成旅、江南右翼第1纵与直统马队为主,辅以两营炮队,率先入境作战。”
“本部由大帅亲自统领,诸军各从调令。”
随着作战会议的结束,楚军大营如同1只沉寂许久的猛兽,开始缓缓运动起来。
10月23号,第1混成旅临时加强团在虎山附近的渡口,乘坐1百多艘民船、渔船和舢板渡江。
而对面的日军则完全没有预料到南洋会发动袭击,但由于日军在6奥宗光出访北洋之后就开始修建防御工事,所以南岸的防线依然是比较牢固的。
因此,在战斗开始前,左念微就下令调金瓯、龙骧、飞霆、镇东、镇中等5艘装甲炮舰和蚊炮船驶进鸭绿江,与各支内河水师的十1艘长江炮舰1同为登6作战提供炮火支援,其上1共搭载了1门300舰炮、3门279舰炮、1门270舰炮和十9门75舰炮。
同时,6军的十6门120克虏伯榴弹炮也摆开架势,数十门大口径火炮开始朝日军防线倾泻火力。数十门大口径火炮对日本的防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南洋的工兵部队也在后面准备好架设浮桥。
但前期的战斗依然让第1次上战场的南洋6军感到恐怖。
10月23号晚上7点,南洋6军的炮兵部队照例对南岸实行了1次炮击。
趁着夜色和火炮的掩护,先头部队在南岸岸边的石滩上建立了临时营地。
但很快,日军的观察哨就发现了登6的部队,暂驻于此的日军第5师团指挥官,野津道贯中将决定,派遣部队将这些人赶下水。
7时33分,日军派遣了两支步兵大队对南岸的先头部队发动攻击。
但1旁掩护的7艘长江炮舰上的观测手发现了日军的动向,并使用75舰炮进行炮击,先头部队也将携带的迫击炮架设起来。
而重机枪由于结构复杂精密,开战时仅有3门能够正常射击。
日军的步兵大队在来时仅携带了轻武器,没有机枪,只有几门70山炮能够给予日军1点心理安慰。
但野津道贯也没指望靠着火炮来杀伤敌军,而是准备依靠人海战术将南洋军推下水。
日军排成密集的阵型高喊着“板载”冲了过来,两3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