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迈向全国  白社桑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3次公车上书,成功引起清廷中枢的注意,3个月后,康有为进入总理衙门,开始协助载沣等人主持新政。

1896年,清廷6续设立了6军部和海军部,开始了新军的建设,在6军方面,之前清廷号称要编练十2万新军,但等到真正入手才发现,根本养不起。

东南巡阅府1年税收7千万华元(约合1千万英镑),手握1600万赔款,尚且只能维持2十万人的6军,自然就更别说清廷了。

但好在清廷也没有了甲午和庚子赔款,手中还稍微有点盈余,加加税,苦1苦百姓也成功建起了1支新军。

但这支新军也是命运多舛,其编制1直到1896年末才正式敲定,且原计划由直隶总督裕禄统辖训练等事宜,但中间几经变化,最终这1职权居然奇迹般地又落到了袁世凯手中,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人事斗争的结局就是清廷的新军成功被划分成两列,第1列为武卫军,由铁良统帅,下辖4镇;第2列为北洋军,由聂士成统帅,下辖两镇,6镇共计72万人。

在编制上,袁世凯等人决定直接照搬东南6军在甲午战争前的编制,但在称呼上,为了有别于“东南逆党”,光绪皇帝钦定了“镇、协、标、营、队、哨、棚”的称呼。

相比于富裕的东南,清廷现在的日子可是过的苦哈哈,关税基本丢了,只剩下天津、山东和两广;农税倒是还好,湖广和4川还在;厘金也断了大半,盐税只剩下川盐了,全国总共加起来也就4千多万元,加上东南岁献和铁路收入等,刨除各项国家和地方开销,军费勉强也就只能支撑起这1支军队。

所以清廷新军的装备上要弱的多,重武器上,1镇只有机枪16挺,75口径大炮32门,迫击炮各军不尽相同。但即便如此,6镇的装备费用还是花去了9百7十万元,除了装备,6镇每年的各种费用高达1千万元,让清廷压力山大。

而直隶水师就更惨了,按照裕禄最初的设想,是想要向外订购1系列军舰,以图自保。为此,裕禄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派人出洋考察各国军舰。同时,裕禄又特别举荐了北洋故旧姚锡光,开始谋划直隶水师的建设。

在1896年夏天,姚锡光向光绪皇帝上书,谓之《拟就现有兵轮暂编直隶经制舰队说帖》,后又与刘步蟾、林泰曾等前北洋水师舰长们商讨,定下了《暂拟行海军章程》,开始就直隶现有舰船编练成军。

编制是恢复了,但经费又成了问题,在直隶水师建立时,曾获得了1笔近百万两的经费,但这笔钱就连支付北洋各舰修复费用和向船政订购的4艘战舰的尾款都不够,自然就更别说继续扩张了。

等好不容易还完尾款之后,直隶水师就再也没有收到过1分钱的购舰经费,就连日常的维护和训练费用都需要裕禄和丁汝昌等人4处奔波,东平西凑才不至于让军舰烂在港里。

总的来说,东南并不担心清廷的新军,真正让东南巡阅府感到不满的是清廷与沙俄签订了1系列条约,出卖了清占区的路权和许多矿产。

1897年6月,清廷在俄国公使的怂恿下,派出使者前往圣彼得堡,签订了《清俄友好协议》,将西域、甘陕等地的路权和1些矿产出卖给沙俄。

对于清廷偷偷摸摸干的事情,东南巡阅府立即做出了反应,强令清廷下旨,将湖广、两广、河南等地的路权交给东南巡阅府处理,同时宣布不承认《清俄友好协议》。

对于东南巡阅府的作为,清廷中央自然表示了震怒,但也仅仅是怒了1下,然后不情不愿的给了东南巡阅府云贵川3省的路权。

意思很明确了:你要是能拿到,那就去呗,反正我不管了。

同时,清廷还将北洋军和武卫军调到山东边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