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坊,王宅。
“打听清楚了吗?郎君如何了?”
谢太夫人盘膝坐在正堂,捏着佛珠,身子向前探着,整个人都非常急切。
“回禀太夫人,郎君、郎君……有人揭发了郎君在沂州的不法事。圣人大怒,下令数罪并罚……”
堂下,一个小厮跪在地上,脸色苍白,身子微微发颤,磕磕巴巴的说着自己打探来的消息。
“数、数罪并罚?”
谢太夫人眼前一黑,险些厥过去。
所谓数罪并罚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发出来的信号——王廪,完了!
连在沂州的老底都掀了,这是要把他赶尽杀绝的节奏。
若非当初王廪被赶出京城的时候,是发生在前朝,估计连那时的事情都要被翻出来。
指使商贾,利欲熏心,欺君罔上,导致皇陵坍塌。
这,已经是极大的罪过了。
没想到,如今更是连沂州的种种都被查了出来。
谢太夫人虽然提前三四年进了京,但儿子是个什么秉性,她非常了解。
在河东当县令,就在河东攫取了许多好处。
去到沂州,先是长史,接着就是刺史,他更是肆无忌惮的敛财。
谢太夫人从未觉得儿子这样有甚不好。
王家是世家,可世家更需要钱。
谢太夫人本身就是极其讲究、极尽奢华的。
难得的布料,金贵的首饰,还有日常的吃食,哪样不需要钱。
更不用说,王家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单单是月例,就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谢太夫人当家几十年,最是知道银钱的重要。
若没有王廪这几年在沂州搞钱,王家在这长安都没个落脚的地方,基本上就跟许多早就没落的家族一样,愈发的寒酸、窘迫。
哪里还能在比邻皇城、权贵云集的平康坊置办下如此豪宅?
要知道,当初谢太夫人带着众家人入京后,那些闻讯赶来的故旧亲朋,看到王家竟有如此景象,全都艳羡不已。
他们或许都想不到,曾经被赶出京城的王家,竟还有“复兴”的一天。
这三四年里,王廪虽然不在京中,但谢太夫人等王家人依然过得十分体面。
尤其是王廪升任刺史后,谢太夫人能够接触到的人家愈发高贵。
另外,谢太夫人能够让王家维持体面、富贵的生活,也全靠王廪从沂州源源不断送来的金银财货。
谢太夫人,哦不,是王家,俨然成了一部分落魄旧氏族的“中兴代表”,领军人物。
被旧日的姻亲簇拥、追捧,这几年,谢太夫人隐约感受到了王、谢曾经的辉煌。
这种成就感,在王廪升迁京城后,达到了顶点。
工部侍郎啊,一部之贰官。
再进一步就是九卿了。
谢太夫人与王廪一样,都有着勃勃野心。
谁承想,就在满怀希望、即将登顶的时候,就、就——
不!
儿子是被冤枉的。
他、他定是受到了牵连。
谢太夫人果然不是寻常内宅妇人,她经过震惊、慌乱等等负面情绪后,便迅速恢复了理智。
她知道,朝堂之上,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忠与奸。
有的只是权利的角逐,东风西风的胜败。
王廪的错,不是他勾结奸商、不是他在沂州贪墨,而是——
“齐王?齐王呢?郎君可是齐王的人。”
谢太夫人眼底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齐王——姜氏……是王家的耻辱。
可又是王家的靠山。
王家的富贵,甚至是安危,都着落在姜氏身上。
来京城也有三四年,谢太夫人听了太多姜侧妃的故事,还曾在某些宴集,远远的看到某个明媚张扬的女子。
曾经在自己手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