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雨后春笋  芒鞋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前些日子,华太医偷偷去了趟工部尚书府邸,没多久尚书府就传出喜讯,老嬷嬷觉得有必要让华太医帮太孙妃调理调理身子。太孙妃挑眉,“华太医专治男子隐疾,嬷嬷想让太孙成为全京城的笑话吗?”

嬷嬷打了个激灵。

“子嗣的事本官心里有数,你就甭操心了,秋嬷嬷一走,厨房就少人,你得帮管家挑个合适的管事才是。”膳食关乎重大,太孙妃一说,老嬷嬷什么心思都没了,掉头走人,“老奴这就找管家去….”

她一走,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碧玉站在桌边研磨,想起老嬷嬷愁眉不展的表情,忍俊不禁,“老嬷嬷是老夫人调教出来的,改不了操心的性子.…”

“是啊。”太孙妃顿了顿笔,“清晨庄府来人了?”

祖父去世,庄家就闭门不出,大清早父亲身边的侍从求见必是出了什么事,可惜为了避吴德贵,侍从没有进府。

碧玉朝门口瞅了眼,确认没人才道, "昨天皇上微服出宫去了府上。"

太孙妃抬眉,“皇祖父去庄家作甚?”

"华庄没说,那会宫里的人在,华庄心有顾忌,只提了这件事。"“华庄人呢?”“回去了。”

太孙妃提笔,望着窗棂上的花儿有些失神,“听说皇祖父喜好大变,国事也处理积极,会不会和这些变化有关?”

"华庄没说。"

眼下回不了庄府,太孙妃书信一封命人送回去,午后就收到了回信。看完信,太孙妃立刻烧毁,碧玉察觉她神色有异,小心翼翼问了句,“是不是出事了?”

“无事。”

父亲说皇祖父不记得以前的很多事儿了,朝中有人欺上瞒下,要她提醒太孙沉住气,不要受奸人蛊惑,一旦行错就万劫不复了。午后闷热,院里蝉鸣聒噪,闹得人耳朵嗡嗡响,太孙妃看了会儿书,又去描花样子,描到一半,突然问碧玉,“太孙当时为何事南下的?”她问过春风,春风三缄其口,含糊不清,现在想想,可疑得很。

碧玉道,"治理水患。"

京里人都这么说,太孙妃也是这么认为的。

太孙品行善良,每每读到经史典故里的昏君便义愤填膺得睡不着,于他而言,做皇帝就得明察秋毫名垂千古,夏季山洪频发,以太孙的性子,南下治理水患并无不妥。她就怕有人使唤,离间太孙和皇祖父的关系,撺掇他篡谋夺位。

"太孙还在丰州吗?"“不知,可要让管家来一趟?”

太孙离京后,管家隔两日就会写信告知京里的情况,太孙在哪儿,管家是知道的。太孙妃沉吟片刻,“算了,待太孙回来再说吧。”

有些事信里说不清楚。

谢邀不知道自己装记性不好的事儿私下传开了,秋嬷嬷离京后,他就给春风去了信,要春风在秋嬷嬷回乡的路上把人拦下,偷偷送秋嬷嬷去宅子照看他的身体。看过太傅后原本要去宅子找芜娘的,转头想想不妥就放弃了。

昨晚听吴德贵说了那些事,他心里是恼秋嬷嬷的,可秋嬷嬷在家乡连个安身立命的地儿都没有,回去也是遭族人欺负罢了,电光火石间,他就想了这个办法。让秋嬷嬷金蝉脱壳去宅子照顾他,也算将功赎罪了。

信一送出去,他就去折宣阁翻这几年处理过的奏章了。

奸佞当道,他得把人揪出来绳之以法才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记忆里的大事,奏章通常数笔带过,而朝臣们的私事则极尽浮夸的渲染,乍然一看,以为在看话本子呢。谢邀抽出几份典型的奏章,气势汹汹去了辅政殿,将奏章往桌上一扔,“几位爱卿看看吧。”

文阁老他们刚讨论完北边拨款赈灾的事宜,猛地看唰唰唰的奏章砸过来,惊了瞬,又看谢武帝脸色不对劲,彼此对视一眼,颇为头疼的翻开了奏章。“科举案不是前年的事儿吗?”文阁老云里雾里的问了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